正鸣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醉释浮屠xhqls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太元二十一年(公元396年),年仅 15岁(虚岁)的司马德宗登上东晋皇位。他天生愚钝,言语含糊不清,甚至连季节交替都难以分辨,根本无力掌控国家大政。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,东晋朝堂宛如一座即将倾塌的大厦,内部暗流涌动,各方势力蠢蠢欲动。(司马懿那么聪明,却生了这么一个傻后代。)

时光匆匆,来到公元 399年,南方传来孙恩起兵的消息,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在朝堂激起千层浪。阳光无力地穿过宫殿窗棂,洒落在混乱不堪的朝堂之上,却无法驱散那弥漫的紧张与阴谋气息。司马德宗坐在高高的龙椅上,眼神空洞,嘴角淌着口水,面对朝臣们激烈的争论,他一脸茫然,如同被命运摆弄的木偶,只能任由他人主宰。

“陛下,孙恩起义势头迅猛,如不尽快派兵镇压,局势恐将失控!”一位大臣心急如焚,“扑通”一声跪在龙椅前,声音因焦急而微微颤抖。司马德宗只是木然地眨了眨眼睛,眼神中没有丝毫理解的光芒,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。

这时,司马元显从群臣中走出,他看着呆坐的皇帝兄长,心中暗自思量。年仅 14岁的他,虽年纪尚轻,却野心勃勃。只见他微微冷笑,上前一步说道:“皇兄如今处理朝政颇为吃力,孙恩之事,便由臣弟来处理吧。”大臣们听闻,不禁面面相觑,心中都明白司马元显妄图借此机会揽权。然而,在这权力的漩涡中,他们却又无可奈何,只能默默接受这一现实。

就在此时,桓玄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进朝堂。他身材高大魁梧,目光如炬,仿佛能洞察每个人的心思。作为桓温之子,桓玄一直怀揣着篡夺皇位的野心。看到朝堂上这般混乱的场景,他心中暗自窃喜,觉得自己的机会或许已经来临。

“诸位大人,孙恩起义一事关乎国家存亡,切不可坐视不理。”桓玄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。司马元显眉头微微一蹙,敏锐地察觉到了桓玄带来的威胁。但他很快恢复镇定,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,说道:“桓大人所言极是,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
桓玄深知,若想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占据上风,必须尽快定下平叛之策。他再次向前迈出一步,恭敬地拱手对司马德宗说道:“陛下,孙恩本是道教信徒,其叔父孙泰因罪被我晋朝诛杀,他心怀怨恨,逃亡入海,成为海贼。近年来,他屡次沿海侵扰我朝边境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如今竟敢公然战领会稽,此乃对我大晋王朝的公然挑衅,实在罪不可恕!”

随着两人的表态,朝堂上顿时陷入更加激烈的争论之中。大臣们各怀心思,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发言,争吵声此起彼伏。有人支持司马元显,认为应迅速集结兵力,以雷霆之势镇压孙恩;有人则附和桓玄,主张先稳定局势,从长计议战略部署。双方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,整个朝堂仿佛变成了一个喧嚣的战场。

“哼,此时不迅速出击,更待何时?等孙恩势力壮大,再想剿灭可就难了!”支持司马元显的一位大臣怒目圆睁,对着桓玄一方大声呵斥。

“不可鲁莽行事!孙恩在海上盘踞已久,熟悉地形,贸然进攻,恐怕会中其埋伏。”桓玄阵营的一位谋士摇头反驳,言辞犀利。

司马元显看着桓玄,心中恨意渐生,暗暗想着:“这桓玄,竟敢在朝堂上与我作对,若不除掉他,日后必成大患。”而桓玄也在心中盘算着:“这司马元显,年纪轻轻便如此野心勃勃,若不加以制衡,我篡权之路必将受阻。”

在这激烈的争论中,司马德宗依旧呆坐在龙椅上,对眼前的一切毫无反应。他时而眼神游离,望着殿外的天空,时而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,仿佛周围的争吵与他毫无关系。他不明白大臣们为什么要如此激烈地争吵,也不知道孙恩起义意味着什么,更无法做出任何决策。

桓玄紧接着说道:“微臣以为,当下最为紧要的,是派遣卫将军谢琰从京城出发,镇北将军刘牢之从京口起兵,兵分两路,共同讨伐孙恩。谢琰与刘牢之二位将军皆是我朝的栋梁之才,勇猛善战,定能将孙恩剿灭,确保我大晋江山社稷的安稳。”

司马元显心中虽极为不愿看到桓玄在朝堂上如此出风头,但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,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,附和道:“桓大人所言有理,只是不知陛下意下如何?”司马德宗目光呆滞,在桓玄和司马元显的注视下,下意识地点了点头。

晋安帝见此,心中大喜,连忙说道:“好!就依桓卿之言,朕即刻下旨!”“遵旨!”众臣齐声应道,声音响彻整个大殿,仿佛在宣告着东晋王朝对孙恩起义的坚决镇压。

至此,朝堂上关于平叛策略的争论终于落下帷幕,决策既定,接下来便是付诸行动。

随着旨意的下达,东晋军队迅速行动起来。谢琰与刘牢之两位将领,各自率领着精锐之师,如同两把利剑,朝着东南沿海地区疾驰而去。

谢琰率领的西路军一路势如破竹,宛如猛虎下山。在战场上,谢琰身先士卒,手持长刀,冲锋陷阵。他与孙恩的部将许允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奋斗在沙俄

奋斗在沙俄

马口铁
穿越成为落魄沙俄大公一路逆袭成为最伟大沙皇的故事。
历史 连载 621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