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重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醉释浮屠xhqls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陈登向刘备献上计策说:“曹操所惧怕的人是袁绍。袁绍雄踞冀州、青州、幽州、并州各郡,拥有百万披甲士兵,文官武将极多,如今为何不写信派人到他那里求救?”&bp;刘备说:“袁绍从前与我没有往来,如今我又刚刚打败他的弟弟,他怎么会相助呢?”&bp;陈登说:“这里有一个人与袁绍家三代都有交情,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封信送给袁绍,袁绍必定会来相助。”&bp;刘备问是谁。陈登说:“此人是您平日里十分敬重、以礼相待的,怎么忘了呢?”&bp;刘备猛然醒悟说:“莫非是郑康成先生?”&bp;陈登笑着说:“正是。”&bp;原来郑康成名玄,好学且多才,曾师从马融。马融每次讲学,必定设置红色帐幕,前面聚集着学生,后面陈列着乐妓,侍女环绕在左右。郑玄听讲三年,眼睛从不斜视,马融对此十分惊奇。等到郑玄学成归来,马融感叹道:“能够领悟我学问精髓的,只有郑玄一人啊!”&bp;郑玄家中的侍女都通晓《毛诗》。有一个侍女曾违背郑玄的心意,郑玄让她长跪在台阶前。另一个侍女开玩笑地问她:“为何跪在泥中?”&bp;这个侍女应声回答:“我前去诉说,正逢他发怒。”&bp;其风雅程度可见一斑。桓帝在位时,郑玄官至尚书;后来因十常侍之乱,弃官回乡,居住在徐州。刘备在涿郡时,就曾拜他为师;等到担任徐州牧后,时常到他家中请教,对他敬重有加。此时刘备想起这个人,十分高兴,便与陈登一同亲自前往郑玄家中,求他写信。郑玄慷慨地答应了,写好一封信,交给刘备。刘备立即派孙乾连夜带着信前往袁绍处投递。
袁绍看完信,暗自思忖:“刘备攻灭了我的弟弟,本不该相助;但郑尚书的命令难以违抗,不得不去救援。”&bp;于是召集文武官员,商议兴兵讨伐曹操。谋士田丰说:“连年用兵,百姓疲惫不堪,仓库中没有积蓄,不可再发动大军。应当先派人向天子献上捷报,如果无法送达,就上表称曹操阻隔了通往天子的道路,然后出兵屯扎在黎阳;再在河内增添船只,修缮军器,分派精兵,屯扎在边境。三年之内,大事可定。”&bp;谋士审配说:“并非如此。以明公您的神武,凭借河朔地区的强盛,兴兵讨伐曹贼,易如反掌,何必拖延时间?”&bp;谋士沮授说:“制胜的策略,不在于兵力强盛。曹操法令严明,士卒训练有素,与公孙瓒那种坐以待毙的情况不同。如今放弃献上捷报的良策,却发动无名之师,我私下认为明公不该这样做。”&bp;谋士郭图说:“不是这样。对曹操用兵,怎么能说是无名呢?明公正应当及时奠定大业。希望听从郑尚书的话,与刘备共同秉持大义,剿灭曹贼,上合天意,下顺民情,实在是万幸!”&bp;四人争论不休,袁绍犹豫不决。忽然许攸、荀谌从外面进来。袁绍说:“这二人见识不凡,且看他们如何主张。”&bp;二人行礼完毕,袁绍说:“郑尚书来信,让我起兵帮助刘备,攻打曹操。是起兵好,还是不起兵好?”&bp;二人齐声回答:“明公以多胜少,以强攻弱,讨伐汉贼以扶持王室,应当起兵。”&bp;袁绍说:“二位的见解,正合我意。”&bp;便开始商议兴兵之事。先让孙乾回去回复郑玄,并通知刘备准备接应;一面任命审配、逢纪为统军,田丰、荀谌、许攸为谋士,颜良、文丑为将军,出动骑兵十五万,步兵十五万,共计精兵三十万,向黎阳进发。分派已定,郭图进言说:“以明公的大义讨伐曹操,必须历数曹操的恶行,传布檄文到各郡,声讨他的罪行,这样才名正言顺。”&bp;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,于是命令书记陈琳起草檄文。
陈琳字孔璋,向来有才名;灵帝时担任主簿,因劝谏何进未被听从,又遭遇董卓之乱,避难到冀州,袁绍任用他为记室。当下陈琳领命起草檄文,提笔一挥而就。檄文内容如下:
我听闻圣明的君主在面临危难时谋划应对之策,以掌控局势变化;忠诚的臣子在考虑艰难处境时树立权威,以挽救危局。因此,先有非同寻常的人,然后才有非同寻常的事;有了非同寻常的事,才能建立非同寻常的功勋。而所谓非同寻常,本就不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。从前,秦朝君主软弱,赵高把持权柄,专断朝政,作威作福,一切皆由自己决定;当时的人受到胁迫,不敢直言;最终导致望夷宫之变,秦朝祖宗的基业被毁灭,遭受的耻辱至今仍在,永远成为世人的鉴戒。到了吕后末年,吕产、吕禄专权,在内兼领南、北二军,在外统领赵、梁之地;擅自决断国家大事,在宫廷禁地处理政务;以下犯上,颠倒尊卑,致使天下人寒心。于是绛侯周勃、朱虚侯刘章奋起兴兵,诛杀叛逆,尊立汉文帝,因此能使王道兴隆,光辉显耀:这就是大臣树立权威的明证。
司空曹操:他的祖父中常侍曹腾,与左悺、徐璜一同为非作歹,贪婪放纵,伤风败俗,残害百姓;他的父亲曹嵩,通过乞讨被收养,凭借贿赂谋取官位,用金银珠宝贿赂权贵,窃取三公之位,颠覆国家重器。曹操是宦官的遗丑,原本就没有美好的品德,狡猾凶狠,喜好祸乱。
我袁绍幕府统领雄师,扫除凶逆;接着遭遇董卓,他侵犯官职,残害国家。于是我提剑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