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百一十五、给柳家来点小小的抄家震撼 (第3/4页)
阳小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醉释浮屠xhqls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</br></br> “然后我们从张母身上找到了突破口,张倩的两个哥哥对柳家的封口费或许满意,但是张母却不满意,她想查清幼女失踪之事,找回女儿。” </br></br> 燕六郎露出些微笑: </br></br> “只不过在此之前,一个七旬老太的述求并没人在意,家里也不是其做主,但幸好她遇到了咱们,遇到了明府。 </br></br> “明府,怎么说?咱们现在该怎么做?” </br></br> 蓝衣捕头目光灼灼,盯着年轻县令,有些跃跃欲试。 </br></br> 欧阳戎转身回到座位上,后仰靠椅,两手平摊放在桌上,感受着楠木桌面的凉伈,他深呼吸一口气,缓缓颔首: </br></br> “失踪,好一个失踪,死无对证?不,是生死未卜,若龙城县衙接到报案,当然是要查,给张家一个交代,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,这叫公道。 </br></br> “但,若想大查特查,光有公道不够,还要有势。” </br></br> 欧阳戎后仰椅背,仰头仰眸,望着木制的天花板,表情一本正经的介绍着某件即将发生之事: </br></br> “江南道监察使沈大人视察龙城,关心地方水灾民情,又莅临狄公闸的盛大剪彩礼,剪彩礼上数县县官、豪强士绅、族老乡贤齐聚,其乐融融。 </br></br> “忽有良民百姓,跪地喊冤,伏于爱民如子的沈大人面前,声泪泣下控诉柳家剑铺私拐女工,后又有围观群众抛出恶霸柳家巧设粥棚育婴堂牟利,多年以来祸害一方,趁着水灾兼并良田恶贯满盈。 </br></br> “沈大人与江州诸位上官自然不会坐视不理,当场令龙城县衙暂时押下柳氏三兄弟,旋即彻底搜查古越剑铺,寻找失踪女工,可惜似是早已毁尸灭迹,搜寻无果,但却陆续发现新的罪证,确凿无疑,柳家百口休辩,三兄弟齐齐落狱,龙城县衙抄家柳氏,全县百姓奔向转告,皆大欢喜…… </br></br> “六郎,阿山,这个戏本,你们觉得如何?” </br></br> 燕六郎与柳阿山对视一眼,一齐用力点头:“合该如此!” </br></br> 欧阳戎睁开了眼,但与面露喜色的燕、柳二人相比,他眉头依旧微微凝起。 </br></br> 燕六郎见状,脸色笑意收了收,不禁奇问: </br></br> “明府是在担忧什么?” </br></br> “无妨。” </br></br> 欧阳戎暂收心事,摇摇头,转头叮嘱: </br></br> “在江州沈大人他们到来之前,还有两件事需要办好。 </br></br> “六郎,女穗工失踪案,张倩的那位二哥,你也得拉过来,为他妹妹伸冤,光有张母一个,恐力度不够。 </br></br> “本官刚刚得知,这次前过来狄公闸剪彩的江州上官,除了监察使沈大人外,还有新任的江州刺史王大人。 </br></br> “这位上官本官并没有邀请,沈大人的回信里也没有提到是他邀请同来的,立场不明,可能中立,但也不排除会刁难咱们。所以咱们的一切操作,要确保有理有据,正大光明。” </br></br> “是,明府!” </br></br> 燕六郎想了想,严肃道: </br></br> “那种吃喝嫖赌的小混混,收拾的方法多得很,我回去就想想办法,不算太难。” </br></br> “如此最好。” </br></br> 欧阳戎又转头,朝柳阿山叮嘱: </br></br> “阿山,历次灾后的兼并良田、粥棚与育婴堂的敛财伤民、柳家三少的欺男霸女,种种罪证,在我之前准备过一些的基础上,伱回去再查漏补缺下,与我刚刚对六郎说的一样,确保证据确凿,正大光明,让人难挑毛病,即使再小的罪,只要上了秤,也能让柳家脱层皮。” </br></br> “是,老爷。” </br></br> 欧阳戎手掌拍案,正色朗声: </br></br> “这一次,借助江州上官们来此视察的契机,咱们要好好与柳氏算一算总帐。 </br></br> “女穗工失踪案就是一个试探上官们态度的开胃菜,有沈大人配合,又有大义在我们这边,只要能顺利去搜查古越剑铺,那后面的事情,就是瓜熟蒂落,其它罪证一件一件抛出来,挡也挡不住! </br></br> “况且……谁知道古越剑铺能不能查出一些让咱们意外的东西。” </br></br> 他顿了顿,轻笑了下: </br></br> “但愿一切顺利,接下来的事,就麻烦六郎与阿山了。” </br></br> “是。” </br></br> 燕、柳二人准备退下。 </br></br> “等等……阿山留下。”欧阳戎突然抬起头喊道:“还有一件事。” </br></br> “老爷请讲。” </br></br> “上回让你清理县衙里的‘老鼠’,你做的怎么样了?” </br></br> 柳阿山认真道: </br></br> “老爷,我们发现的柳家眼线几乎全部清理走了,但听老爷的,我们独留下了一个姓袁的司吏,上回在老爷做出折翼渠分期决定的时候,此人曾通风报信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