傲骨铁心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醉释浮屠xhqls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赵安专门来找老吴可不是拿人开涮的,更不是过来讨教什么经典的,而是真心想帮对方去京里做官。</br>因为他想做天使投资人。</br>先前饭馆掌柜说的一件事让他上了心。</br>就是这吴老头想在吏部谋个实缺肯定不可能了,但老头却能到国子监教书。</br>这个安排其实是清廷对进士出身的候补官员的特殊“关照”。</br>没办法,官太多,补不过来,尤其每年还有大捐、小捐要往外发售,排队等着候补上任的官员能从吏部大门排到永定门去。</br>进士出身的正途候补官员又不能和异途杂捐出身的同等对待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廷就规定进士如果愿意投身教育行业,那么就不需要候补期,只要向吏部申请就能随时外放教职。</br>有品级,有俸禄,就是没实权。</br>外放的主要单位便是国子监。</br>很少有外放到府学的,毕竟进士嘛,怎么也不可能跟举人一个待遇。</br>除非本人特别提出。</br>国子监是什么?</br>帝国的最高学府。</br>去这地方教书等于大学教授。</br>只是选择了教职,仕途发展就有限了,教书的再怎么样也不能跟实缺官比的。</br>因此大部分选择去国子监教书的都是上了年纪实在等不起的老进士,四十岁以下的绝不会走这条路。</br>国子监的主要负责官员却有很大机率调到翰林院任侍读学士,表现好的话有望成为内阁学士,再进一步就是六部堂官乃至军机大臣了。</br>赵安本人是不可能到国子监任职的,因为他文化水平太有限,纵是他才腹八斗,一个例监出身也限死了他。</br>但他不能去,老吴头能去啊!</br>只要替对方在吏部交二百两“报名费”就能立即去国子监上班。</br>当然,赵安不是白帮老吴头的,他有自己的小九九。</br>乾隆都八十岁了,没记错的话老小子说当皇帝不能超过他爷爷康熙,今年又是乾隆五十五年,也就是说老小子还能再干五年皇帝,届时就得让位给嘉庆当太上皇了。</br>五年之后,大清朝就要有两个太阳了!</br>天无二日可不是说说的。</br>是捧老太阳的臭脚,还是抱新太阳的大腿,想来聪明人都知道怎么做。</br>现在,赵安必须把老吴头劝回京先当个大学教授。</br>因为,这是计划的第一步。</br>也是他给自己未来仕途上的一道保险。</br>“若大人想当官的话,我可以借大人钱,不过大人放心,学生绝不要大人一分利息!”</br>赵安坐在那里很认真的看着对面的老吴头。</br>老吴头能让他进来坐,说明老小子内心并不像饭馆掌柜说的死透了,实际还是想做官。</br>“老夫和你素不相识,你为何这般好心要帮我?”</br>老吴头人倒霉归倒霉,对陌生人还是具备基本警惕心的,不相信天上会轻易掉馅饼。</br>“因为我相信大人将来一定对学生有所帮助。”</br>赵安说的非常坦诚,在他看来利益交换才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最重要前提。</br>“老夫能帮你?”</br>老吴头听了这话有点莫名其妙,自嘲一笑:“纵是你肯借老夫银子,老夫也没法补实缺,如何帮你?”</br>赵安轻声笑道:“补不上实缺不要紧,大人不是可以去国子监教书么?”</br>一听这个,老吴头就来了气:“有什么好教的,老夫堂堂两榜进士去给人教书成何体统!”</br>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。</br>赵安只能做思想工作了,轻声道:“大人可知当今圣上已经八十岁?”</br>老吴头想也不想:“这是我朝大事,也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,老夫如何能不知!”</br>赵安更进一步:“那大人是否知道圣上五年后要禅位?”</br>“此事天下皆知。”</br>老吴头点了点头,皇上早年就说过圣祖康熙爷御极六十一年,他这个皇孙不敢与圣祖爷比,所以乾隆六十年也就是皇上八十五岁时便要传位皇子,归政退闲。</br>十二年前更是就此事公开下旨,因此天下人皆知皇上最多只做六十年天子。</br>可这事跟他有什么关系?</br>目中有些不解。</br>赵安轻咳一声,循循善诱道:“大人您想,若皇上退居为太上皇,则我大清就有新君,敢问大人新君执政当用何人?”</br>老吴头不假思索:“自是上皇所用重臣。”</br>“如果上皇所用重臣不合新君心意,新君又当用何人,从何处用人?”</br>赵安将问题抛给老吴头自己去想,有时候别人灌输的未必就有自己领悟的强。</br>“这?”</br>老吴头若有所思,如果新君登基后对上皇所用的重臣不满意,他只能挑选新人来用。</br>为避免任用的新人与上皇重臣有“结党”之嫌,必定要从最干净的地方选人。</br>大清朝哪两个地方最干净?</br>翰林院、国子监!</br>想到这里,心中不由一动,连带着眉头也是不受控制的挑了挑。</br>赵安察言观色,低声道:“大人这会去国子监,难道不是您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吗?”</br>别看吴老头今年五十三了,真能在国子监踏踏实实教几年书,到了嘉庆真正掌权时老头是有很大概率被嘉庆“简拔”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