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苏打掺了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醉释浮屠xhqls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晚上,部队到了河边不远的大河湾,开始休息。

对于游击队的决策,虽然宋川有点疑惑,但是他很稳重,没有急于问。

这就是一个成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,四方面军原先的培养很给力。

“队长,竹筏准备好了,最多半小时,我们就能搭建一个浮桥出来。”

韩宇是水里的蛟龙,水性非常好,所以安排在最前面。

河面宽度大概30多米,差不多要十个竹筏连在一起。

紧急时刻,现在也顾不得会不会暴露,只能硬冲。

“我们先过河,做好准备,等我们稳定好了,部队再走。”

“好,注意安全,让孙阳再派几个战士协助你们。”

淮河岸边的战士,很多都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,完全没问题。

要不是队伍扩大,物资太多了,对小分队来说,这些都不是困难。

“孙队长带着20多战士已经过河,正在侦察周边的敌情。”

韩宇犹豫了一下,还是实话实说了。

这肯定是孙阳不让他报告,担心刘福全知道。

这个孙阳,算了,谨慎点确实没错,突击队的任务确实非常重要。

回来看了一下,战士们都在休息,明天要是被发现,就只能拼命突围了。

“队长,休息一会吧,都看着你呢。”

土根在边上悄悄说了一句,这么长时间,土根很清楚他是怎么过来的。

“等下,你带着警卫班的人,做好防护,一定要注意,千万不能有战士掉河里。”

之所以要在凌晨,就是担心有人掉河里。

为了安全,特意把竹筏做了3米宽,两人一排,应该说够了。

刘福全也抓紧时间眯了一会,他习惯很好,只要是想睡,马上就能睡着。

早上3点多,醒了,很多战士也醒了,正在准备。

这些战士根本都不用叮嘱,很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。

老红军战士确实不一样,素质那是杠杠的。

4点,所有战士已经全部做好了准备,开始过河。

警卫班、突击队的战士隔几米站两个,帮着战士们快速过河。

不到300个人,战士们还是很给力,很快。

反而是几位干部一直在边上叮嘱,不要着急,慢一点,慢一点。

新兵排过河的时候,确实慢了不少,刘福全甚至也停下来了,帮助同志们过河。

5点前,趁着天还没有大亮,游击队全员过了河。

一点都不敢耽误,游击队快速向西转移。

一个多小时后,游击队进入响水潭,立即隐蔽在山林中。

刘福全放下了一半心,终于再一次跳出了包围圈。

“周边情况怎么样?”

“暂时没有发现敌人,我们从黄家湾过来的时候,保安团还没有到。”

“竹筏处理好没有?”

“全部处理了,都拆散了,丢在了山里,分散丢的。”

“好,好,不能留下一点痕迹。”

细节决定成败,刘福全叮嘱了好几遍,就担心出事。

白天,不敢生火,只能吃干粮。

提前已经准备好了水,烧开后灌在了水壶里。

从小分队开始,刘福全就不允许战士们喝生水了,只要有条件,都是烧开的水。

一直到了傍晚,部队准备好了,再次向西转移。

可是走了大概30多里,差不多半夜的时候,突击队的战士回来了。

“队长,狮子口还有敌人,保安团,大概七八个人,怎么办?”

刘福全很无奈,想了这么多办法,走了不少弯路,竟然还是遇到了拦路虎。

“打吧,干掉他们,消息应该不会传出去。”

“这么多人失踪,怎么可能。”

表面看到的人数,很可能不止,边上应该还有更多的人。

所以这样的话,危险很大,根本不可能不发出声响。

即便能悄悄干掉保安团,一旦白狗子知道,游击队的行踪还是会暴露。

相信最迟明天,白狗子就会掉头回来,桐柏山区又会变成危险区。

也不能引他们离开,那是主动暴露,更不行。

伪装成保安团,也不行,就算是能混过去,剩下的人怎么办?

刘福全脑子急速转动,时间耽误不得,真是汗都下来了。

绕路也来不及了,一下子变成了死局。

“出山,到王家湾去。”

只能冒险了,不进山,到山下的村里去。

想办法在村里隐蔽一天,或者连夜往沙河方向转移。

不可避免,一定会遇到百姓,甚至可能还会遇到敌人。

但是,没办法,只能冒险走一趟,总比就这样暴露要好。

狮子口有了敌人,其他地方就不要想了,一

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+
抗日:功德系统,打造一个合成旅

抗日:功德系统,打造一个合成旅

骑驴赶集
一次意外,姜勤穿越到了二战时期抗日战场,利用先进的训练方法,和领先于时代的武器装备,打造出一支 “特色合成化部队”。一寸山河一寸兵,十万青年十万军,用侵略者的鲜血祭奠牺牲在这场战争中的军民。《抗日:功德系统,打造一个合成旅》是骑驴赶集精心创作的历史穿越小说,影书实时更新抗日:功德系统,打造一个合成旅最新章节无弹窗广告版,书友所发表的抗日:功德系统,打造一个合成旅评论,并不代表影书赞同或者支持抗日:
历史 连载 109万字
将北伐进行到底

将北伐进行到底

陈恶禅
将北伐进行到底绍兴三十一年。这一年,距岳飞被害已有二十年。这一年,距韩世忠郁郁而终已有十年。这一年,距靖康之变,北地沦亡已有三十四年。这一年,完颜亮尽起金国大军,提兵百万西湖上,立马吴山第一峰,誓要将南宋小朝廷灭亡。这一年,昔日意气风发的刘锜已是垂垂老朽,拖着病躯奋战于淮南,为宋朝续最后一口气。这一年,灭门归宋的李显忠已经从一员小将,变成了宋朝的中流砥柱。这一年,五十一岁的虞允文来到了采石,组织
历史 连载 1万字